在本次论坛上,中国工程院邬贺铨院士发表《开放IPv6能力支撑数据业务管理》主题演讲。邬院士表示,当前正处于IPv6发展到IPv6+时代,我们可以利用IPv6技术在数据类型定义、数据路由溯源、数据传输路径指定上的优势,保障数据的高效流动与管理。同时,邬院士指出,IPv6用于数据业务管理还有着深入的研究需求,需开发更多潜能,开展实验验证,积极推进标准化,推动落地应用。互联网发展正在进入IPv6主导期,特别是4G的应用推动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,整个互联网的发展过程伴随着社会和产业数字化发展。
从IPv4到IPv6,地址数量的增加带来直接效益。比如,支持用户身份溯源,有规则的分配地址定位到用户的位置和业务类型,支持精细化、高效化管控。更重要的是,地址不仅能标识用户终端,还可以通过标识路由器、网页、云服务,进一步扩展网络安全的支撑能力。
当前,IPv6发展到IPv6+进一步扩展了地址,地址字段扩展到至少10个128比特。地址增加了,意味着可利用其来定义各种功能。在IPv4和IPv6发展初期,地址是有限的,很多功能需要靠协议来支撑,现在地址的增加提供了广大的编程空间,相对而言协议就可以简化。利用扩展地址字段可以增加很多功能,如SRv6网络切换、IP新型组播、业务链、随流检测、应用感知等。这些能力可以支持快速路由,提供服务质量的支持,实现业务分流,进而提升安全性。同时,也能实时对信道进行监测,支撑数据安全。
具体比较IPv6+和IPv4有的差异:在感知层面,IPv4时代,需要从应用层感知,相当于把包解开到应用层进行深度协议分析。而IPv6在扩展地址字段就能分析定义信道的性能,并且可以把IP流里头承载的业务对信道的要求,直接在IP地址上表达。在过去是靠路由器之间交换状态来决定下一条怎么走。现在可以通过软件定义网络把整个路由下发到源端路由器里头,中间的路由器只要看见地址就可以选路,大大简化了选路过程。此外,在IPv4的网络是很难进行实时测量,即便测量信道也不一定代表真实信道,也就是说可能是非实时的。在IPv6+时代,嵌入染色比特可以直接测量,路径是可追溯的。
IPv6赋能数据业务管理